第四百七十六章 浑盖之争(2/4)

作品:《末世之黑夜将至

断,谬以千里。居于蜗角,欲论天地之广;身怀螺壳,而欲测海洋之深。此之谓不知量矣!”

这番话大概意思是:从古至今谈论天盖的人,都是没有真正看过天空的人,完全凭着心里的臆想猜测去下判断,错得太过离谱,就好像一个住在蜗壳里的人讨论天下疆域的广阔,或是一个藏在螺壳里的人,想探测海洋的深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各位学宗都是涵养功夫极高的人,全都压住心头惊怒,冷眼旁观,要听一听铜仪的见解。

接着,铜仪便在铜家学堂里提出了浑天说:

“天大地小,地在天中,如壳中鸡子,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表里有水,如黄外有白。”

“天转如车毂之运,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天灯于其上明,昼夜不熄,辉光灿灿,照我河山。”

“灯明于天上,以光照我,何哉??浑沦天球,内无可支,地悬于中,托天者何?”

“浑天外有浑天,天外人窥我如童窥蚁于灯下,灯者,天灯也。地者,纹水并由而托也。天者,天外人以符托之。”

“由此可知,天壁银成,实远而不可见。仰而瞻之,苍苍然也,何故?如旁望远道之山而色皆青,俯查千仞深谷而窈然黑峻。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故我等应竖夺天之志,灭天灯,破天壁,得见真宇宙。”

(大地包裹在天空中,就像是鸡蛋壳里的鸡蛋,天包着地就像壳抱着蛋,而底下的海水就像是蛋黄外面的蛋白,将蛋黄裹住。

天穹在转动,就像车毂的运动,它周而复始的旋转,没有由来也没有尽头。它的形状是浑然天成,完整无缺的圆形,所以就把天的形状称为浑天。天灯在天穹上亮着,它是昼夜不息的。它的光辉灿灿煌煌,照耀我们的广大疆域。

为什么天灯会照亮我们周围呢?既然大地与天球都是圆的,没有地方可以支撑,那又是什么托起了大地?又是什么托起了天球呢?

想必这一片天地外面还有一片天地,外面的人看我们这里,就像是小孩子窥视灯下的蚂蚁,而这灯就是我们头顶的天灯。还有,我们的地面,是天内部壳上的符文和水一齐作用着托起来的。而天球这个“鸡蛋壳”,是天外的观察者用符文托起。

既然是用符文托起的,那么可想而知,天界就是银子做成的,仰起头来看却为什么是黑乎乎又苍苍然的呢?这种事,就如同看路旁山丘都是青色的,而低下头去看深深的山谷而都是黑漆漆的。所以这种青色不是物品本身的青色,黑色也并不是物体本身的颜色。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起反抗天外人的伟大志向,熄灭天灯,那么外边的人就看不到我们了,然后我们就能想办法打破这个壳出去,看到外面真正的大世界。)

对于自幼信奉盖天说为真理的各位学宗而言,浑天说不仅是离经叛道,还是大逆不道,这一场论道最终以混乱收尾。

如果仍然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铜仪那也就罢了,可偏偏在铜仪提出浑天说后不久,有一位精通数算的宗师公然宣称支持铜仪的浑天说,并为铜仪无法解释的数算条率做出了解释:“地广无极,观之若平。故应节节测望地之远数。”(地太大了,以至于看起来和平的一样,所以应该一点一点的测地的远近——假设它是平的)

这位宗师的支持更加坚定了铜仪的信念,于是铜仪开始自立学堂,不仅教世家子弟,还教部族勇士,不仅教符文,还教浑天说。

由于铜仪有着跨越蛮荒之地的传奇经历——第一次环行世界时无人相信,但第二次铜仪留下了标记,逐渐有人开始相信他真正去过了世界的尽头——越来越多怀有好奇心的幼童赶来听他授课,并对浑天说产生了浓厚兴趣。

然而超脱时代的理念总是不能被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末世之黑夜将至 最新章节第四百七十六章 浑盖之争,网址:https://www.71ge.com/62_6239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