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村意远(1/2)

作品:《最春风

罗锦言想起在梅花里看到的梅树,便又指了一盆腊梅一盆六角大红,让跟着她的两个丫鬟送到父亲屋里。罗锦言眼中现出倦意,常贵媳妇想要抱她回去,罗锦言摇头拒绝,走回了自己的闺房。刚刚脱鞋上炕,去送花的丫鬟就回来了,她们两人都是十三四岁,都是家生子,罗锦言不用盘问,也知道父亲给她挑来暂用的这几个人,都是家里最适合她的。这也是她第一眼见到崔起便有疑心的原因,父亲决不会打发崔起去梅花里接她的。见她们这么快便回来,罗锦言问道:“花呢?”两个丫鬟互望一眼,她们平时也很伶俐,可面对说话不灵光的**还是不知所措,还是一旁的常贵媳妇笑道:“大**问你们话呢,愣着做什么?”两个丫鬟想到今天见到的夏至,不由得脸上微红,忙把在老爷那里听到的事情说了一遍。她们送花过去时,正遇到罗锦言的堂兄罗建昌从老爷罗绍屋里出去,接着便见到罗绍的小厮远山急匆匆让人准备上好的碧螺春,这才知道有贵客来探望,这会子已进庄子了。父亲虽然常年在外,但罗家是昌平的大户,有亲戚朋友前来探望并无稀奇,只是令罗锦言意想不到的却是来的这个人。隶属北直隶的昌平州辖顺义、密云、怀柔三县,素有京师之枕之称。大周朝自太宗以来,北直隶和南直隶的知州便于其他地方的知府平级,均为正四品。而紧邻京城的昌平州更是升迁的风水宝地,因此,可想而知,能在昌平做知州的个个都是有些背景。突然造访,来探望罗绍病情的,便是昌平的知州大人。罗锦言愕然,罗家虽是昌平富户,但至今为止也只出了罗绍一个进士,和那些耕读世家相比,顶多算是乡绅;而罗绍虽有官职,却也只是尚未赴任的知县,若是昌平县的知县大人前来探访倒也说得过去,可知州大人亲自前来,就有些意想不到了。霍英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父亲官职低微,虽受影响,却也波及不大,若是因为朝堂之事,昌平知州不必登门造访,如若是为了修桥修路募银子,打发知县过来也就是了,可除了这些,还会有什么原因呢?今天罗锦言说了很多话,常贵媳妇让丫鬟端来川贝枇杷水,她喝了几口,喉咙还是干痛。她不敢再说话,便用手指在炕桌上写了纸笔二字。常贵媳妇立刻明白过来,连忙取来笔墨纸砚,让小丫鬟研墨,她笑着对罗锦言道:“大**别见怪,等到夏至姑娘忙完手头的事,媳妇便请她告诉大**的日常习惯。”罗锦言微笑点头,在纸上写道:“知州大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知州不比知县,罗锦言还担心寻常仆妇会不知晓,没想到常贵媳妇却是娓娓道来:“咱们昌平州的知州大人姓王名咏字朝明,是同德五年的榜眼,江西吉安府人氏,听说他的诗文很有名呢。”父亲为自己挑选的人不仅识文断字,而且还都是聪慧伶俐的,罗锦言很满意。但王咏王朝明这个名字,还是让她吃了一惊。原来王朝明还曾做过昌平知州。王咏的诗文又何止是很有名,因他与宋代欧阳修同为吉安人,又有庐陵小六一之称。此人诗文佳作甚多,但最有名的,却是那篇为宁王所做的檄文。同德二十七年,远在福建的宁王谋反,挥军五万一路杀来,彼时,赵极亲率二十万大军远征瓦剌,首辅李文忠佐四皇子赵熙监国。宁王内乱,朝中一时竟没有可用之将,闽军如入无人之境,连番奏凯,只用三个月的时间便攻至京城,而赵极派来增授的两万大军还在路上。京城告急。得知西山大营的那些少爷兵不堪一击,十一岁的赵熙在大殿上号淘大哭,几位阁老更是长嘘短叹。秦珏就是那个时候脱颖而出的,那时他还没有及冠。这些事情,罗锦朝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却是耳熟能详,赵极曾经亲口和她说起过。宁王败北后,王朝明见大势已去,自尽而亡,赵极对他的那篇檄文深恶痛绝,派人挖了王朝明的坟来鞭尸。现在离宁王之乱还有六年。而现在的王朝明说不定已和宁王勾搭起来了。想到这时,罗锦朝不寒而栗。她在纸上急急写道:“速去问问王大人为何事而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春风 最新章节第九章 村意远,网址:https://www.71ge.com/53_53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