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临原始 第49章 独轮车(2/3)

作品:《原始迷踪

。还好,丁奇有工具。有工具,他就能将制作的过程缩短,节省不少时间。

他选择的那棵榆树底部粗有五十公分左右,高二十多米。树很高大,如果是用石斧,说实话丁奇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棵树砍倒。

部队里一个来自东北林区的老班长说过,砍树有技巧,尤其是用斧头砍大树更要讲究技巧。

先根据这棵榆树的长势确定了树倒下的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树根部用斧头斜着向里砍出一个比较大的楔形缺口,缺口角度45度以下,深度大概占这棵松树直径的三分之一,这个角度方便他劈砍,也更省力。

接着在楔形缺口对应的反方向下斧,下斧位置在楔形缺口底边向上大概十五公分处,继续砍出一个楔形缺口,深度和第一个缺口差不多,最后用力向树倒的方向使劲推,这棵树就能在自身重量的压迫下顺势倒下,也不用担心树从外层“劈”了,浪费木料。

整个过程花费了大概半个小时,简单快捷,如果有油锯,估计全部时间下来不到五分钟。

接下来丁奇又在树干上残留的一个楔形口对立面又砍出一个楔形口,就像伐木时一样,这是为了能将树锯下来。丁奇手中的锯条长只有三十多公分,锯木头时还是力有未逮,只能劈砍出一段,再用锯子锯下来。

折腾了一个小时,总算得到两个直径五十公分左右厚度分别为十公分、十五公分的圆木块。最后又从倒下的榆木上锯下来两根粗十公分长两米的树枝下来,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住处。

回到家,先将吃的准备上,给各驯养的动物添上草料,喂上羊奶和半只松鸡,丁奇转头将三只松鼠和两只貂剥皮处理。肉挂在熏肉架那里熏制,皮毛则简单进行处理,晾在一边,等不忙的时候再进行硝制,尤其是那两只貂皮,更要好好处理,回头再去抓几头回来,做件围脖或者帽子也算不错。

吃过晚饭,丁奇拿出斧头与凿子在那块厚十五公分的圆木板上凿出来一个通透的卯眼,长宽五公分,然后将扛回来的榆木枝截出一段长三十公分的木棍,将其做成一段两头圆、中间截面是正方形、和卯眼尺寸相当的木棒。

这个做出来其实就是独轮车的车轴,这个车轴中间部分与车轮的卯眼很契合,不会发生松动的情况。另外,丁奇还用木板凿出同样的卯眼,同样卡在车轴上,用来作为车轮与独轮车大梁之间的挡板,减少车轮与大梁之间的摩擦。

这些做好后,开始制作独轮车的两根大梁。大梁选用一棵粗有十五公分的松木制成,用简单制作的一个墨斗拉出来合适的尺寸,用手工锯一小段一小段给锯出来,锯成一个长方体。然后在锯好后的大梁顶端靠里二十公分左右用凿子、斧头、多功能瑞士军刀刻凿出一个直径有九公分的半圆。半圆做好后,丁奇将大梁放在车轴上试了一下,在半圆的卡位下,能将车轮推动。

接下来,丁奇又制作了两个Ω形的木头,这个形状的木头上半部分是直径九公分的半圆,能和大梁的半圆契合。将这两块木头分别对应半圆绑在大梁上,就能够推动使用,和丁奇小时候农村使用的小平车一个原理,确保车轴不会在运动的过程中脱离。

随后在大梁上凿出结构对应的卯眼,插上两根横木形成一个没有尖儿的、带有两个横线的a字形,而车轮就在这个a字形的顶端。a字形的底部用斧头劈砍成单手握住的把手,系上一根带子,花费了丁奇一个晚上加上一上午时间做成的简易版独轮车,终于在原始时代出现。

只不过这个独轮车还运不了东西,需要丁奇再编出来一个藤框绑在车上才可以。编藤框很快,半下午的时间就做成了,椭圆形的,绑在车上,来回走了几圈。甚至装上半框土,将带子挂在脖子上,推着走到灰窑那里,轻松方便。只不过平衡有时候不好把握,需要多加练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始迷踪 最新章节第一卷 初临原始 第49章 独轮车,网址:https://www.71ge.com/32_321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