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九 倚剑东冥势独雄(10)(1/3)

作品:《金鳞开

“上面的意思是,凡参加了四夷馆试的外邦学子,只给三等考评,尽皆录用。”黄睿雪坐在主座上,召开司内会议。现在文教清吏司的管辖权越来越大,只要关于考试和学校的事就能送到她上来。&;&;&;&;吴甡作为辅,当然不可能每天来礼部坐堂,整个部务都落在了黄睿雪肩头。&;&;&;&;司里职权大了,人自然也需要扩张,以至于一个司开会就得借大堂,即便如此还坐得满满登登。&;&;&;&;“黄主事,咱们这边好说话,但如果日后吏部给出‘才不堪用’的评语,咱们的考成也要拉下去的。”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文吏语带幽怨,暗道女官都太好说话,上头说什么就是什么,丝毫不知道为自己的权益争取一番。&;&;&;&;这的确是女官的通病,更体谅大局而不介意牺牲自己。&;&;&;&;不过这次却是某些人多虑了。&;&;&;&;“这回不出分数。”黄睿雪道:“只分优等,合格,尚需努力三类。正是吏部那边的要求,有备案的。尚需努力那一类的外邦考生,日后出现问题不算咱们的过失。”&;&;&;&;底下抱怨的声音这才杜绝。&;&;&;&;吏部这么做当然是有其原因的。非但京师四夷馆的考试如此,浙江、福建、两广等地的四夷馆一样拿到了吏部的文移。主要原因是济州、台湾、辽东三地的官吏实在难以凑齐。吏部铨选名单几乎都空了,却还是不够用。&;&;&;&;反正都是抄抄写写的工作,让琉球人去台湾、朝鲜人去辽东,异地治理,既可以培养人力,又无关大局痛痒。&;&;&;&;惟独济州岛上汉官的比例最重。&;&;&;&;为了巩固统治。岛上朝鲜人连书吏都不能担当,最多做做工头和翻译。从官员到吏员,统统从大明本土调派。因为同样是化外之地,又地处孤岛,面对倭寇,济州官员的在正常薪俸之外还有额外的“海岛津贴”。日后也可能推广到台湾和海南等岛屿。&;&;&;&;金鹏图拿到了“尚需努力”的考试凭证。听说是最后一等,大约是明人婉约的说法。他反倒因此松了口气,以为自己可以安然地居住在北京了。谁知吏部很快就追了一份委任状来,委任他去辽东海州县城担任书吏。&;&;&;&;这还不如去济州岛呢!&;&;&;&;金鹏图很想逃避不去,但在大明这个官本位社会,官吏非但是一个特权阶级,同时也是一种对国家的服务。凡是不理会吏部征辟的人,要么有本事在家当一辈子的宅男,若是被抓到逃避服务。仍旧还是去那些地方,但就不是当官了。&;&;&;&;至于济州岛上的三位民政主官,却是从一个地方选出来的。&;&;&;&;苏州。&;&;&;&;先济州岛正对江浙,所以直接选派南官比较方便。&;&;&;&;其次,苏州昆山县的吴荪菖因为粮仓一案,表现出了忠贞和廉洁的优秀品格,应当受到嘉奖。但吏部反对尚未考满就直接升迁,这不是用人之道。正好济州需要一个知州。对于吴荪菖而言是连升三级,只是在海外罢了。&;&;&;&;济州可不是散州。而是与府并行的直隶州,下辖大静和旌义两个县,知州为从五品品秩,考满回来便可以直接去布政使司任职了。&;&;&;&;吴荪菖原本官瘾并不大,但经历了济留仓一案之后,才现在大明做官。品秩太低实在太危险。而且适逢明主,正是一展抱负的时代,何妨拼搏一番,看看能走多远。于是他硬是忍着晕船的痛苦,也接下了济州知州的委任。&;&;&;&;充当他下两个县官的也不是外人。正是当日与他同舟共济的鲁玮、杨祥。这两人年不足弱冠,已经当上了从七品的一县正堂,可谓春风得意。&;&;&;&;更让吴荪菖得意的是,前往济州的海船是浙江水师远航日本的大号福船。船大在海面上自然平稳,使得吴荪菖的晕船病都轻了许多。而且从崇明出海到济州,航程比天津到崇明还短,受的苦也就少得多了。&;&;&;&;随行而去的还有浙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鳞开 最新章节六零九 倚剑东冥势独雄(10),网址:https://www.71ge.com/31_3183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