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九 沙场昼夜多风雨(五)(1/3)

作品:《金鳞开

马铭从陕西到山西,再到山东、北直,乃至于如今成了第二师第三营第二千总部探马局百总,人称探长。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老探马,他从小听到大的故事是:爷爷曾经带着三个下,四人六马偷袭了一处上百人的鞑子营地,抢了五六十匹上好的良马……&;&;&;&;当然,故事的结局是良马被军中收走了,功劳被上司瓜分了,而他老人家只能继续给围炉夜话的子孙讲述当年的故事。&;&;&;&;从马铭十六岁杀了第一个寇边的鞑子之后,他爹给他换上了磨得光亮的马鞍,那是故事中至今尚存的唯一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不相信爷爷的故事,直到今夜,他突然发现,或许爷爷的故事可能是真的。&;&;&;&;今夜,全局的探马都汇聚到了一处,衔枚裹蹄,静静地朝清军大营摸去。&;&;&;&;身最好的小伙子潜伏在寒气未尽的林木之中,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伏路兵,然后继续前行。&;&;&;&;整整四里路,清军设了三处伏路兵,还有两处游动的明哨,都被轻而易举地从这个世界上抹去。马铭已经过了自己动的年龄,看着下的小伙子如此利落,他心中更是比自己得还高兴些。&;&;&;&;尤其是这些小伙子中还有他的两个儿子。&;&;&;&;走在前面的探马越过沟壕,挪开拒马,摸到清军营寨之外。在这种天光之下,很难看清里面是否停放着攻城器械。也很难判断是否有人挨着这些冲车、盾车睡觉。&;&;&;&;“探长,怎么办?”回报的探马退回来找到了马铭。&;&;&;&;“寨墙多高?”&;&;&;&;“一丈多,有箭楼。”探马道:“就跟图上一样。”&;&;&;&;“要是实在不行……”马铭道:“混进去!”&;&;&;&;“万一被发现了呢?咱们又不会说满洲话。”探马摸了摸脑袋,尴尬道:“我连头都没剃呢。”&;&;&;&;“出息!”马铭啐道:“就不会换个地方先放把火么!”&;&;&;&;清军临时营寨是用原木搭建出来的,虽然有一定的警戒防御的作用,但这些原木并不防火。甚至因为里面混用了松木,一旦被人放火还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也不容易被浇灭。&;&;&;&;更为悲催的是,索海和图赖找到了一条小河作为饮水地,但那条河距离八里铺营寨还有一里之遥,短时间内根本救不了火,只能看着火借风势,越烧越大。&;&;&;&;明军探马看着烟火冲天,也听到了里面的慌乱喧哗,这才选了个没人的角落,抛出钩爪,派了个身最好战士抓着绳子爬了上去。只要有一个人上去,便有五七条绳索垂下来,不一时功夫便已经翻过去了十余人。&;&;&;&;马铭带着其他人在外面接应,另外又分出三五人去火上浇油,引起更大的混乱。他虽然面子上看似镇定,心中却恨不得飞进去看看,看看那帮猴崽子怎么过了这么久都没动静!&;&;&;&;足足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清军营寨之中终于传出了动静。&;&;&;&;一团团火光接连腾起,登时将寨墙上的光芒抢夺过来,照亮了整个夜幕!&;&;&;&;——得了!&;&;&;&;马铭重重往地上一锤,低声道:“去两个人接他们。”&;&;&;&;果然不出片刻就有两个黑影出现了寨墙上,却不肯下来,示意战友将更多的猛火油送上去。&;&;&;&;这是找到了大鱼的迹象。&;&;&;&;马铭的心越发紧张起来。&;&;&;&;终于,当清军营寨内腾起一股更大的火光之后,潜入其中的探马终于翻了出来。除了一人被火焰燎去了眉毛,并无半点受伤。&;&;&;&;“你们烧了啥?”马铭劈抓住一人,正是自己的大儿子。&;&;&;&;“是个粮仓。”大儿子也很兴奋:“二愣见里面出来的人扛着粮包,说顺便给烧了。”&;&;&;&;马铭颇有些失望,放开儿子,对左右道:“原路,咱们回去。”&;&;&;&;在马铭才回到宁远城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鳞开 最新章节四六九 沙场昼夜多风雨(五),网址:https://www.71ge.com/31_3183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