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四 欲牵青色上柔枝(七)(1/2)

作品:《金鳞开

“我大清哪里对不住这些人!忘恩负义的猪狗!”多尔衮撕扯着新到的《归南集》,重重扔在地上,又跳上去踩了几脚,终于耗尽了全身力气,气喘吁吁地站在原地。他现在有些后悔接济尔哈朗留下的乱摊子了,一边是族人强烈要求加重刑罚,一边又是汉官的逃亡。&;&;&;&;如今已经到了每天都有汉官突然消失的状况,而且还都是有资格上朝的高官,至于下面六七品的卑官更是不知道逃了多少。&;&;&;&;在原历史剧本中,缉捕逃人法是在占领江南之后发布的恶法。那些逃人总不能逃出海外去。而现在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全面与清军占领区域接壤。外有明军接应,内有金鳞会和保护伞宋弘业,逃亡成功率自然要高出许多。&;&;&;&;苏克萨哈和武拜侍立在阶下,相对无语,不敢在多尔衮气头上劝他。尤其是苏克萨哈,本来就反对多尔衮重新出来执政。在他看来,满清宁可退出关外,也要先将内部一统,诚如当年黄台吉的套路。只有自己坐稳了帝位,八旗一心,才能入关图谋天下。&;&;&;&;然而在到嘴的肥肉面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理智舍弃的。&;&;&;&;八旗入关不过半年,许多年轻子弟都已经不愿意披甲从军,而希望能够做官。对于弓马立国的满洲人而言,这无疑是自毁根基。然而那些求着做官的满洲子弟也没说错:总不能一直让那些靠不住的南蛮子治理百姓吧?&;&;&;&;这话虽然也对,但如果满洲兵力不足,几十万绿营和汉军,难道还会乖乖为他们打仗?所以无论是济尔哈朗还是多尔衮,都不可能答应这点,而是再三强调:满洲诸申只能从军。只有力不能及、体弱不堪的诸申,才能从学为官。&;&;&;&;这种得罪人的话,现在都得多尔衮来说,因为济尔哈朗已经带着两黄旗和两白旗的力量往陕西去了。&;&;&;&;“传命爱星阿,让他看好那些汉官!”多尔衮虚弱无力道,整个人都瘫坐在椅子上。他自己也不相信爱星阿能看住大门,那些燕京的地头蛇不知道藏了多少暗渠,随时能够将人从城里偷出去。&;&;&;&;“主子,奴才觉着,这些蛮子实在靠不住。”武拜上前道:“咱们人口也实在太少,不如,把人全都送到关外去,看谁还能跑得了。”&;&;&;&;多尔衮眼中射出一道凶光,泛起杀气,吓得武拜连忙将头埋了下去。他道:“这话休得再提!这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咱们要走么!如此一来,人心涣散,谁还肯卖命!”&;&;&;&;武拜连忙请罪。&;&;&;&;苏克萨哈道:“主子,武拜虽然思虑不周,不过咱们也的确人太少。原本以为明朝那些蛮子胆子小,只要咱们打出‘为明讨贼’的旗号,他们就会跟咱们站在一边。现在看来却是错了。反正咱们已经占下了陕西,不如跟李自成联,到时候以黄河为界,但凡南面的地方都给他。”&;&;&;&;多尔衮微微思量,道:“这事不忙,让济尔哈朗把攻势放缓些,看李自成与张献忠谁家赢了再说。你刚才说了‘为明讨贼’,倒是让我想起一个人来。”&;&;&;&;苏克萨哈不知道多尔衮想到了谁,躬身侍立一旁。&;&;&;&;“我这两天总觉得明朝定的汉歼名录有些问题,刚才突然想到了为何会有这种感觉。”多尔衮撑着扶站起身,走了两步,猛然回头道:“是洪承畴!这上头为何没他名字!”&;&;&;&;苏克萨哈一愣,道:“殿下,这份名单若是因为十三曰收粮而起,那么洪承畴在南路领兵……”&;&;&;&;“不对不对!”多尔衮摇头道:“孙之獬、金之俊官不甚高,与十三曰收粮也是无涉。为何他们名列其中?洪承畴为大明所叛将帅中地位最高者,在我大清又是出谋定策之辈,没有他实在说不过去。”&;&;&;&;苏克萨哈道:“主子,就怕是借刀杀人之计。”&;&;&;&;多尔衮仰头闭上了眼睛,仔细回忆起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洪承畴的每一副画面。在他的记忆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金鳞开 最新章节三六四 欲牵青色上柔枝(七),网址:https://www.71ge.com/31_3183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