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三骑锥战(1/3)

作品:《南唐天下

齐风等宋军斥候所用的阵形正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军事天才“杀神”白起所创造的三骑锥战法。

以三骑锥为格杀最小单元,白起又创建了一整套“三”字制骑兵战法:三个三骑锥加一个灵活策应的什长便是十骑,三锥相互协同格杀,十骑便能自成小战场。

如此向上,三十一百,三百一千,三千一万,三万十万,广阔战场上的大秦骑兵军团便是收发自如、进退流畅、格杀协力的铁流劲旅!

三骑锥战法是白起独创,将战国时期骑兵通行的“十骑一战”减低到了“三骑一战”,使骑兵作战的变化能力大为改观。

骑兵冲杀的基本方式为散兵格斗,无论双方参战骑兵规模多大,最终都是展开格杀,不可能象步军那样结阵而战。

然而这种格杀又不是完全孤立的武士决斗格杀,而是每骑之间前后左右随时都可能出现敌骑突袭的战场格杀。

这种情况下,骑士之间便需要协同配合,既掩护同伴不遭突袭又可以放手搏杀,便成为战场骑兵的最佳作战方式。

十骑虽然已经很精悍,但是在烟尘弥漫杀声震天流矢飞舞刀剑交错的战场还是难以做到精妙配合。

减至三骑配合,便是将骑士能够及时驰突关照的范围定在了恰如其分的程度,格杀之流动配合便大见流畅。

白起在长平之战用等量的秦军死死困住剽悍的赵军不能突围,这个匪夷所思的神话中三骑锥的功劳不容忽视。

如今的三骑锥战法千古流传下来,经过千百年的列代前辈们无数次的改善精进,在经由赵匡胤的亲命,这已经是成为宋国的边军骑兵最为基本的战场队形。

作为大宋精锐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编入到斥候营的规矩,这能斥候营里出来的每一个士卒肯定都是不一般的,同样,这手里没有两把刷子,也肯定也是进不去这斥候营的,显然,齐风他们这一帮子从斥候营里出来的,对于这种简单的基本的骑兵作战阵形,他们肯定是会使用,而且是十分精通的。

虽然宋军斥候这方只有十二人,面对的是二十余骑的辽军骑兵,但是在跟辽军骑兵相撞的瞬间,战局已经明了,宋军斥候和辽军骑兵高速交叉而过。

“砰砰砰!……”

残肢断臂横飞,接连传来一连串的人体跌落在地的的闷响。

没有想像的刀光剑影、厮杀惨号,但飞起的头颅、飙洒的热血和滚落在地毫无生息的尸体说明,在两军数十骑交叉而过的瞬间,无声的战斗是何等的惨烈。

这,就是精锐与精锐之间的战争,要么胜,要么死,他们永远只有这两种选项,逃跑和投降从来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

止一个冲锋,二十余骑辽军骑兵如今只剩下十四个在马上,剩下的战马上的辽军骑兵都已经纷纷掉落在地。

躺在地上的十余个辽军骑兵的头颅都已经是抛飞不见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脖子在喷洒着还冒着热气的鲜血;?剩余三个躺在地上的,每个人都至少挨了两剑,不是在脖子?断了半边,就是在胸腹处被开了个大口子,鲜红的内脏清晰可见,虽然头颅仍在,但是都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冲出二十余步的十二骑的宋军斥候士卒也不是完好无损,一个冲锋下来,阵亡了三人,只有九人尚且还骑在马上,目光凶狠,钢刀紧握,明显还具有战斗力。

九宋军斥候每个人的身上同样都有一两道伤口,鲜血淋淋侵湿了软甲。

伤的最重的三个宋军斥候,每人臂上或者腿上都有一道深可见骨的半尺长的伤口,雪白的骨头裸露在外,泛着森冷的光辉,但刺骨的疼痛,狰狞的伤口却没有让他们凶厉的神色有丝毫的迟疑和改变,嗜血的双目依旧煞气腾腾的紧盯着前方的十余个残存的辽军骑兵。

调转马头之后,齐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唐天下 最新章节第七十五章 三骑锥战,网址:https://www.71ge.com/31_3102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