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什么鬼(1/3)

作品:《大唐第一主播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湘灵善鼓瑟,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在耳边萦绕。

以科举诗而论,这开篇点明题旨的两句诗可谓是极精到了。

随后便是想象驰骋,湘灵美妙的瑟音吸引了水神冯夷。

冯夷好此绝妙瑟音,忍不住于水上合节欢舞。

但冯夷其实并不曾真正听懂瑟音中隐藏的哀怨凄苦,亦使他的欢舞显得徒然。

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

譬如西汉之贾谊,譬如历代被贬谲南行而经过湘水的天涯失意人。

中间这四韵,一共是八句,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

这就使诗句避免了科举诗中盘常见的呆板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此诗最佳妙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诗紧扣题旨,反复渲染,已经将湘灵鼓瑟之妙绘写的淋漓尽致。

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但诗中竞不曾直面写到湘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间真有无限扑朔迷离的怅惘,用词堪称极妙。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之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最后五字实是神来之笔,将此前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瞬间归于烟消云散,让观者由瑰丽的想象世界回到现实。地点依然是湘江,依然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恬静的山水美景中,给人留下无限悠远的思恋

上官婉儿看诗极快,也很静默,但看完最后这首《湘灵鼓瑟》,却忍不住的发出了一声幽远的轻叹。

若非囿身于这皇宫之中,她还真想去楚地走走,去湘水走走,去听一听那湘灵的绝妙瑟音。

有诗文天赋者每遇佳作便好沉迷其中,这是伴随天赋而来的天性,恰如人之痼疾是很难改掉的。

这便如北宋末年有名的奸相蔡京,不管他平日有多少个朝政倾轧的心思,但一遇到上好的书帖,却也忍不住沉迷其中,这一刻的他倒是纯粹的多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它,只在于蔡京亦好书法而已。

相随十五年,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知之甚深,听她这一叹,便知其看诗已毕,遂问道:

“如何?”

在武则天身边跟随多年,上官婉儿逐渐揣摩出许多与这位圣后的相处之道。

正是她的这些静心揣摩与总结才是其十五年荣宠不衰白勺根源。

而在她揣摩出的这些个相处之道中,排列第一的便是一一诚实。

圣后绝不是仁慈之君,但其绝对是英明之主。

跟着这样杀伐果决而又善察人心的主子,上官婉儿若还敢玩心眼儿耍欺瞒,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哪里还有十五年的荣宠不衰。

十五年来,上官婉儿见过太多试图欺瞒最终却弄巧成拙被杖威一团血肉的人。

从神龙天后到圣后,这位女帝都是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

在武则天还不曾完全老去之前,有一说一绝对是与她相处的最英明之道,上官婉儿恰是最深诸此道之人。

“臣女皆已看完,单凭此诗,这清河李行周实应取中,便是。状元‘也尽坐得”。

说话间,上官婉儿一并将李行周的诗卷呈了上去。

帘幕外,李行周听到上官婉儿此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武则天亦有诗才,在李行周穿越前的后世,她的一首诗仍然广为流传,被人称道不已。

看朱成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能写出这样流传千载依然为后人称道的佳作,武则天自然不缺乏鉴诗的眼力。

片刻之后,自进小堂以来便无人理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第一主播 最新章节第70章 什么鬼,网址:https://www.71ge.com/30_309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