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光绪密诏(2/2)

作品:《甲午轮回

**不远矣,足见其忌惮之深,在下以为,若中日两国联手,外可以抵御欧洲诸强,内可以相互借鉴,则贵国之强盛不远矣。”

这话如此提出德皇之言颇有些不合外交体例,然先前弹劾鹏之三大罪名之首便是“擅立宗盟”!自是指其与德国签约一事,而伊藤博点出此节,自是不动声色间告了鹏一状!

光绪帝面色愈沉,奕劻忙又将话头牵过,道:“却不知以贵爵之行程,尚须留京几日?”

伊藤博回道:“预定滞留阙下两个星期,尚有七、八日耳。”

此时便是光绪帝也回过神来——不管如何,太后之意难违,更何况便是国师也不欲礼聘伊藤,便道:“贵爵此次还要游历何处?”

伊藤博道:“预定由烟台去上海,再由上海溯游长江一带。”

光绪帝点一点头,转向奕劻道:“还请庆王休辞劳苦,就变法事宜尽心问询,以助变法之成。”

望着伊藤博一行离去,光绪帝意犹未尽,然看看奕劻,却又不言,便在此时,忽闻内侍通传:“太后见召——”

颐和园,仁寿殿。

偌大的宫殿,空空荡荡,光绪帝跪倒在地,犹如芒刺在背。

帘卷而起,光绪帝只觉一座亘古不化的冰山压迫而至,随即便闻慈禧太后那迅雷般的怒意:“天下乃祖宗之天下,你何敢妄为,随意罢黜朝廷重臣,且听信康有为荒诞之言,居然欲用日人,惑乱朝纲,不肖乃至如此!”

光绪帝战战惶惶道:“儿皇仅是欲存国脉,试用西法而已,并不敢忘却太后教诲。”

慈禧太后又道:“莫忘你乃我所立,莫要让我日后无面目再见列祖列宗!”言罢,冷哼了一声,径直去了。

光绪犹自战战兢兢,手足无措。

入夜,光绪依然了无睡意,慈禧太后的申斥犹在耳边。

见皇上愁眉不展,轮值的军机章京杨锐心劝谏道:“皇上还是应保重龙体,有甚心事可交臣等分忧。”

光绪忽醒,见左右无人,当即手书一诏,密语杨锐:“朕素知卿忠义,此为密诏,可返家细读。”

杨锐会意,贴内衣收藏,直至返回家中,支开下人,方才心拿出,约略一看,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愿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累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弟、谭嗣同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繕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注)

注:光绪密诏的原始件,自偷运出宫之后就一直踪迹渺然。直到10年之后慈禧与光绪同时去世,杨锐之子杨庆昶才在宣统元年(1908)八月,将原件交还都察院。密诏原从此真相大白。而在此之前,社会上四处流传的密诏本,其实是康有为一手篡改的伪诏。
本章已完成! 甲午轮回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 光绪密诏,网址:https://www.71ge.com/30_302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