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不甘心的曹操(2/4)

作品:《三国之乱臣贼子

定要借机生事。

徐州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臧霸尚未归顺李贤之前,无论北海军如何强盛,他们始终是客军,与徐州乡民有着不的隔阂,李贤再怎么猖狂,也绝不敢肆意妄为,臧霸投顺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讲,李贤的兵马摇身一变,成了徐州主力。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打开的。

臧霸投顺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他五千兵马带来的助力。

带路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心再心,明明是一件交好李贤的事情,陶谦可不想再横生事端。

人心险恶,州牧之位一日不归李贤,陶谦便一日不敢懈怠。

陶谦上了年纪,又身染重疾,李贤自然不好一直待在房中,二人又谈了一阵子,李贤便告辞离去。

离开陶谦所在的病房之后,李贤并没有移往他处,他在陶商的极力邀请下留在了刺史府。

在李贤看来,陶谦的刺史府是下邳城内最安全的所在。

军营虽然可以确保李贤的人身安全,却不利于李贤收拢人心。

青州兵大军入城,青州刺史李贤进入刺史府的消息再有心人的散布下传遍了。

下邳城内一些投机取巧之辈急忙准备了厚礼,意图前往拜见,谁曾想,李贤竟然一个不见,不过,对于这些家伙的贺礼,李贤一概收了下来,倒是让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除了陈氏、糜氏之外,真正有份量的大族、商贾,他们不会过早的暴露出自己的倾向,他们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骄傲。

不过眼瞅着李贤掌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没有人敢再嗦,万一事事让别人抢先,进而导致家族成为冷落新任刺史的代表,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于是,登门拜访,传递名剌的事情多不胜数。

刺史府前车水马龙,他们忐忑而来,放心而去。

虽李贤没有与所有人一一相见,可他留下众人的礼物,这便明他不会故意与人过不去。

花花轿子人人抬,李贤实在没有必要得罪太多人。

无论何时何地,稳定是一切政策的前提,就算李贤想杀鸡儆猴,那也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让人生出自危之心。

翌日一早,臧霸脸色阴沉,他寻到李贤,抱拳请罪:“末将无能,让刘备、关羽溜掉了”。

一种不上是兴奋还是遗憾的情绪涌上心头,李贤叹了口气,道:“刘备只有几百兵马,他怎么溜的这么快?”

臧霸咬牙切齿,嘴里道:“刘备儿太过奸诈,他竟然换了衣盔,没有与军卒同行,而是带了几名亲卫从道赶路,我挥军掩杀的时候,关羽没有恋战,他带人厮杀了一阵便闯阵而出,我怕暴露了身份,不敢上前拦阻,只能看着他越行越远,末将办事不利请使君责罚”。

李贤摇了摇头,道:“宣高不必自责,刘备早已是惊弓之鸟,你能在最后识破他的诡计,也算是独具慧眼了。”

臧霸涨红了脸,原本他打算拿下刘备的头颅来做投名状,谁知道竟然搞砸了,此时,李贤非但没有喝斥责骂,反而多加赞誉,这让臧霸更是羞愧难当,“使君,末将愿意立下军令状,不斩刘备,誓不罢休”。

李贤摇头道:“不必了,你既然没有暴露身份,那刘备便奈何不得我们,况且,没了张飞、没了麾下兵马,便是刘备、关羽逃出生天又能怎样?”

“末将担心陶应与刘备勾结到一起”

“不妨事,陶应早已经吓破胆,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不敢前来送死,至于刘备,这厮因为陶应的缘故把麾下兵马丢的一干二净,他奈何不得我们,难道还奈何不得陶应?”

臧霸颇为意外:“刘备敢对付陶应?”

“怎么不敢!刘备这人心狠手辣,为了达到目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乱臣贼子 最新章节第321章 不甘心的曹操,网址:https://www.71ge.com/29_2994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