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杜县令的力推举措(2/3)

作品:《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三十八名学子,并非是县令大人不想多录取,而是学子的素养确实多有瑕疵,哪怕多录取了,到了府试中也照样被刷下,同时还会连累县令被申饬。”

林迎点点头,虽说县试名额没有定数,有些县的官员为了讨好本地乡绅,也会尽可能的多录取,但如果送上去的学子质量参差不齐,徒增府试辛劳,那县令势必会遭到知府的诘责。

所以一直以来,青川县送上去的考生,在数量上要比其它大县稍少一点。

至于比青川县还差的小县,那名额就更不堪了。

“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但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孟夫子脸上露出笑容道,“杜县令去年底上任,一番探访后有意改变这一局面。”

“哦?”林迎一下子来了兴趣。

文教之事,历来都是百年大计,非一朝一夕立下宏愿就能轻易改变的。大周朝县令三年为一任,到期后视政绩或升迁、或调任、或留职。

杜县令如果有志于改善文教,那必然要有大动作,林迎忽然灵机一动,莫非夫子从什么渠道听到了些官府的内部情报?

想来也是,孟夫子作为全县仅有的二十余名廪生之一,县令要真想从文教方面入手,肯定也绕不过本地的廪生。

借这次县试的机会,没准已经跟廪生们开过座谈会、通过气了呢。

“夫子,可是从社学开始?”林迎猜测道。

所谓社学,就是设置于县学之下的乡镇文教机构,类似于后世各地的中小学。像村学、族学,还有私人性质的私塾,某种意义上都可算入社学的分支。

比如孟夫子的大安学堂,另一个名字就是大安镇社学,半公半私。

要想短时间内提升一县文教,很显然只能从“高个儿”里面拔尖,那么有机会得到照顾的,必然是那些进了学的,有望考取童生的群体。

官员想要出政绩,让直系上司能够看到才是关键。

今年的府试显然没机会了,但如果好好整顿一下社学,没准明年府试时,青川县能够来一个一鸣惊人。

所以林迎猜测杜县令大概要从社学入手,之后再一步步过渡到县学的改治。

而想要改变基层社学,无非两点,一是师资,二是文本。师资力量方面倒是不用担心,青川县虽然文教不昌,但破船尚有三斤钉,找些秀才充斥到基层还是很容易办到的,无非是诱之以利罢了。

另一点就是文本,也就是四书五经之外的教材,读本之类的。

想到刚才自己与孟夫子正讨论着文章的事,林迎忽然有些明白了。

孟夫子笑着点头。

娓娓道来:“其实在其它府县,历年县试、府试结束,都会有书局专门收集其间产生的优秀文章,将它们汇编成集于民间售卖。咱们青川县文教不兴,往年也就没那么做,但此次杜县令力推,广夏书局那边也有意编撰一部优秀集册,以你县试第二的成绩,届时你的文章有可能被收录在内。”

林迎听后有些惊讶,自己的文章,有可能入选社学的教科书吗?

好吧,哪怕是读本,但也相当于辅助材料了。

其实每年县试结束后,官府都会抽取其中的优秀考卷予以公示,以证榜单排序的公正性,同时也可作为范文供广大读书人学习。

但单独编成集册,并广发社学这事,因为费时费工,青川县之前可从来没有做过。

试想一下,整个青川县拢共才多少读书人,这种册子要是真的编撰出来,每年大概也就只能卖出几百本的样子,能不能回本都不一定。

单从商业的角度讲,这或许是一门失败的买卖,所以往年书摊上虽然也有类似的文章卖,但都是其它府县转运过来的限量版。原汁原味的本县文章,实在是没有扶持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最新章节第48章 杜县令的力推举措,网址:https://www.71ge.com/281_2817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