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宋教谕有请(2/3)

作品:《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要是放在从前,艾金良绝对不会生出这样的感慨。国朝纳士,通过“科举考进士”这一途径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接触得多了,他发觉像“明算”这样的杂科,在国家这台机器的运行当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比一棵大树,有主干,也有支系,光有主干而无支系的大树,是难以接受阳光照耀继而生存下去的。

另一方面,支系发达而主干空虚,水分与养分均无法传递,同样难以维系。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很难再去置喙科举的好坏了。

吕秀才看着艾金良,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惺惺相惜。

于是干脆,两人一起将书本放下。

倒一壶茶,开始说起其它的事。

这《算经》嘛,他们还没有能力看,以后再说了。

……

另一边,随着不断看下来,林迎对古人在算学方面的成就也了解得越来越深。

渐渐地,他也有了压力。

在他面前,是好几座巍峨的高山。

他的《明序算经》想要绽放光彩,必须登上这些高山,并比它们立得更高才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申时四刻左右,林迎与周围房舍的学子一起组团去了会馔堂吃饭,晚饭后,其他秀才都开始忙自己的事,林迎也拿起书继续看起来。

就这样,过去了好几天。

这天,林迎等人正在射圃进行箭术练习。

所谓学院六艺中的“射”,即射箭的意思。

周朝时,孔子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而随着唐代科举日益完善,进士科取代了其它招贤纳士的法子,这六艺的重要性也就有所下降了。

到了如今的大周朝,六艺已成为学院之事,只做科举的补充。并且六艺中的御与射进行了合并,又增加了律。

所以,林迎他们现在所学的“射”,其实是要兼顾“御”的。

只不过难度都大幅下降了罢了。

学宫射圃,作为习射场所,其实就是个大操场。教员姓周,是一名孔武有力的军户,据说参加过武举,还在巡检司任过职,后被宋教谕相中,请到青川县学,担任教员一职。

一名教员的年收入为奉银10两,薪银6两,另有地方性的家火银、马匹银等折合补助6两,合计二十余两。

算是旱涝保收的好职业。

林迎他们上课时,先围绕着操场跑上几圈,之后拿上弓具,对着靶子开始练习箭术。

学宫中还豢养了三匹骏马,据说课程的后半段,还要进行马上习射。

当然了,地方学院的“御射”多半也是样子货,学子们坐上缓步行走的马然后射出几箭,只要中了靶那就算有成绩了。跟北方所谓“马背上的民族”,不可同日而语。

但哪怕如此,也让那些从未骑过马的学子们嗷嗷大叫。

恨不得马上翻上马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今天天气很热,十几个秀才在校场上一通长跑,射完两桶箭(24支)后,便找了阴凉的地方开始休息。

一行人彼此团坐着,说着一些有的没的的东西。

正聊得起劲,就见一名斋夫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哪位是林明序?”斋夫拱手,对着一干秀才客气地道。

学宫斋夫,即学宫的后勤人员,当然,他们也是官吏,所以称呼为“教工”更为贴切,平日虽然不司教学,但也是管事的。工作轻松又体面,年薪则为12两。

“学生正是。”林迎站起来,朝斋夫示意。

那斋夫看到了林迎,走过来道:“教谕有命,让你去一趟教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 最新章节第141章 宋教谕有请,网址:https://www.71ge.com/281_28171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