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财臣(2/3)

作品:《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原本东行旅团已经是各奔东西,周世和余潇潇去了长安,只剩下李道源一个人继续向东。

睢阳之战结束后,李道源就从大运河向东,从临淮进入了江淮。

江淮水网密布,经过隋唐两代的开发,已经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了。

李道源坐在船上,沿着运河向扬州前进。

虽然已经入冬,岸边高大的芦苇已经泛黄,李道源从船舱里出来,昨天夜里降了霜,那些枯黄的芦苇丛上挂着晶莹的霜冻,这样的美景让李道源心旷神怡。

看完了美景,却没有

江淮远离了中原的大战,却不是李道源所想的那般是人间乐土世外桃源。

彭城(徐州)、临淮(宿迁)这两座重镇,再加上一道淮河,挡住了伪燕大军对江淮的进攻。

可是这两城一河,却挡不住逃难的百姓涌入江淮。

所谓江淮互为表里,淮河水浅,长江水宽,这些难民没有舟楫,靠着一些木筏渡过淮河,却无法通过这些木筏渡过长江。

大量的难民滞留在淮南地区,也就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今苏北)。

如今的淮南节度使,就是靠着平定永王之乱上位的大诗人高适。

只是这位大诗人一上任,就就遇到了安置灾民的苦差事。

马上就要到寒冬了,这些灾民如果饿死冻死在淮南,肯定有御史参奏高适这个淮南节度使。

可是淮南不如江南富庶,还要供养临淮的军队,本来就有些入不敷出,如今还要赈济这么多的灾民,淮南节度使府也无能为力。

所以在李道源进入淮南的时候,看到的是饿殍遍地,到处都是卖儿鬻女的灾民。

老船东是淮南的胥民,也就是世代住在船上的渔民。

这些渔民都是以船为家,衣食住行都在船上,这艘船就是他们生活的地方。

老船东姓范,这艘老船也是他祖辈传下来的,修修补补的这么多年,靠着老范头厉害的撑船技术,这是整个湖上跑的最快的一艘船。

李道源的目的地是扬州,花钱租了老范头的船,从洪泽湖的支脉前往扬州。

老范头一边撑船一边说道:“前几日洪泽湖的水匪接了朝廷运粮的纲船,这几日官兵正在清剿呢,治安比以前好了不少。”

李道源看着宽阔的洪泽湖问道:“这边水匪很多吗?”

老范头叹气说道:“多,当然多,都活不下去了,只能落草为寇了。”

“听说青州才多呢,有个叫梁山泊的地方聚拢了上千水匪,不管是谁的船都劫。”

李道源也叹息一声,乱世人命不如草,这淮南已经是没有兵灾的地方了,依然被兵灾牵连。

老范头又说道:“原本去扬州,走运河就可以了,可是最近水匪横行,官府把运河封了,走洪泽湖可要慢多了。”

李道源坐在船上,吹着湖面上的冬风,一两只没有来得及往南飞的候鸟凄惨的扑腾起来。

真没想到淮南竟然也到了这种状况,平定安禄山之乱不仅仅是连绵的战争,还抽空了整个国家的财富。

淮南节度使的治所在扬州,这座城市依然繁华。

扬州在长江边上,是连接淮南和江南的枢纽,也是大运河的起点。

如今淮南江南承担了大唐朝廷超过一半的开支,淮南节度使需要维持淮南的治安,还要维持大运河这根帝国主动脉的通畅,高适战战兢兢,局势却越来越差。

高适只觉得心力交瘁,这位曾经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边塞诗人,在淮南节度使任上几个月却老了十岁都不止。

在高适的节度使府里,坐在他下首的是一名身材消瘦中年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最新章节第460章 财臣,网址:https://www.71ge.com/276_27608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