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官员家属也逐利(四更)(2/3)

作品:《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棣看着徐仪华递过来的中央钱庄票据,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票据的味道,道:“油墨味很淡了。”

“王爷,这票据只是一个兑换凭证,和油墨可没关系。”

徐仪华抓了一把铜钱,又撒了下去,听着铜钱撞击的声音,满脸笑意。

朱棣盯着票据,严肃地说道:“这票据怕有些时间了,不像是近几日所版,当今天子又是一个聪明人,如何会做如此吃亏之事,此事定有变化,将这铜钱留一些,其他存回钱庄,兑成银子吧。”

徐仪华收走了票据,摇头道:“王爷,朝廷若有手段早就用了,就在今日傍晚,聚宝门外的钱庄因再无铜板关停。朝廷设五座中央钱庄,短短几日,已去其二,说明朝廷已没多少铜钱,只能集中供应剩余钱庄,拖慢时间以想对策。”

“很多商人已经在囤铜了,民间因无法兑到铜,外面铜更是贵了许多,钱庄外排队的人太多,总不能因等不到,便不过日子了吧?咱们这就未雨绸缪,可不敢送回去。”

朱棣见状,笑了笑,道:“罢了,左右不过十万贯铜钱,损失得起。”

徐仪华白了朱棣一眼,说这些不吉利话。

朱允炆的号召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官员参与、商人拿着大把银子兑铜几乎毫无遮拦,只短短数日,金川门、通济门外的中央钱庄也被迫关停,只剩下了南京中城的太平桥中央钱庄总店在苦苦支撑。

中央钱庄主事梁成同于武英殿拜见朱允炆,拿出了几本账册,道:“中央钱庄合计放出一百四十万贯铜钱,吸入银两二百万。铜钱储备仅剩余二十万贯,这其中还包含了地方转运而来的铜钱,再持续下去,太平桥之店怕也无法维持。”

朱允炆翻看着账册,也没想到这些官员、商人是如此过分,何福那边送来海量铜钱,加上后宫、三王、户部、地方、百姓等铜钱,总计达一百六十万贯。

自己预期八十万贯足以解决银铜失衡,可现在流出去一百四十万贯铜钱,银铜对比没有好转也就罢了,反而更失衡了。

不知收敛与满足是吧!

朱允炆目光森寒,召安全局顾三审,问道:“江西广信、饶州、万年、德兴的驿使到哪里了?”

顾三审肃然道:“已在城外,只等皇上旨意。”

朱允炆冷冷地说道:“开始吧。”

顾三审转身离去。

朱允炆对梁成同吩咐道:“持续放铜,吸纳银子。一旦江西驿使传来消息,便将兑换比例由一两银兑七百铜,调整为一两银兑八百铜。”

“遵旨。”

梁成同明白,转折的到时候了。

翌日一早,江西德兴的驿使打马进入京城,沿途高呼:“德兴发现大铜矿,铜荒将解。”

大铜矿的消息很快便被传开。

德兴的奏报传入内阁,解缙很快便意识到,皇上已经在收局,张紞只漫不经心地将奏报放在一边,说道:“德兴大铜矿的消息,是不是来得太是时候了?”

解缙平静地问道:“张阁认为这奏报是假?不会吧,德兴可没如此大胆。”

张紞不怀疑奏报的合法性,但怀疑奏报的时机,这边中央钱庄陷入困境,眼看就要彻底关闭,德兴突然传来了大铜矿的消息,任谁都会多想一想。

德兴的奏报内容,很快便传入百官耳中,“泄密”如此之快,只因与大明的奏折方式有关。

明代奏折分为两类,一类名为“奏本”,这是以官员个人名义上奏的奏折,比如姓杨的,对姓是黄的说“老夫要参你一本”,或说“臣有要事奏本”等,这种明显个人色彩的奏折,就是奏本。

奏本是经过官员之手,递送给皇上,皇上不处理好,是不公开的,保密与否,那就要看经手官员泄不泄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最新章节第二百九十一章 官员家属也逐利(四更),网址:https://www.71ge.com/264_26491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