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一个养三个(1/2)

作品:《富矿

刘新宇在杨东升耳边嘀咕了一阵。

“这么突然?”杨东升看了一下自己的表格,他还有一个胸透没照。

县人民医院只安排了一台光机用来做体检,胸透视门口排了一条长队,杨东升刚才就是看排队的人多,这才先去检查其他项目。

“本来不想这么张扬的!”杨东升走到队伍最前面,掏出几张100的,冲队伍最前面的几个人晃了晃,“谁愿意跟我换一下?”

赶到市油缸厂,刘康的师弟正在门口等他。

厂门口贴着红纸,很多职工挤在一起看。

杨东升自然不用跟他们挤,刘康的师弟把杨东升带到一间办公室,给他看了原文件。

看完文件标题,杨东升就是一愣。

原本说的混改,现在却改成了直接卖。

瓜州在改革方面一向都是拖苏省后腿的存在,这一次怎么走在前面了?

杨东升看向刘康的师弟,“这是你们争取的?”

“不是!”刘康的师弟摇头,他已经看过了文件。

混改的话,还有国家股份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他们就算争取,也是争取不要完全卖给私人。

继续往下看,这份文件主要有这么几个意思:一、要承担厂子所有的债务;二、一个职工也不能辞退;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能低于120,优待退休人员。

“油缸厂的负债是多少?”杨东升问。

“不知道。”刘康的师弟摇头。

“你们油缸厂有多少人?”

“在职的不到500,退休的有1400多吧!”

“这么多!”杨东升吃了一惊。

这样算起来,岂不是平均1个在职的要养3个退休的?

说起来东升一矿的历史比油缸厂还要长的多,但是矿务局还在,那些退休工人都归了矿务局养。

“轴承厂那边呢?”杨东升问。

“轴承厂那边具体是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他们的人比我们多!”

“退休的也比你们多?”

“是!”

一天跑下来,天已经完全黑了

杨东升心里已经对两厂的情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油缸厂和轴承厂在职职工加一块大约有1000出头。

杨东升不怕这1000多人,只干活的,别说一个月120,一个月1200杨东升都认。

但是那些已经退休,一天活没给杨东升干的,却足足有3000多口子。

文明国家从1986年才开始对国企实行合同制,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之前退休的不在少数。

何况养老只是个小数字,真正的大头是医疗。

以我们国家的预期寿命,这些人还有几十年好活,肯定会活过医改,那时候每年的医疗费,可就吓人了。

再加上拖欠上游企业的物料费,还有水费、电费,又是好几百万。

杨东升现在怀疑买下油缸厂、轴承厂,到底合适不合适?

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

打开门,只见门外是刘康的师弟,还有一个50多岁的男人。

“杨总,这是我师父!”刘康的师弟将男人介绍给杨东升。

工业企业师父带徒弟是惯例,无论你学历多高,只要去了一线,就会给你安排一个师父。

杨东升当年刚进矿上的时候,去井下实习,矿上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师父。

在这些老国企,极为看重这层师徒关系。

前世杨东升他们公司一把手就有一个师父,小学都没毕业的文化程度,却在一家子公司生产处当副处长,据说经常一整天都见不到人,偶尔来了也是一张报纸混一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富矿 最新章节第247章 一个养三个,网址:https://www.71ge.com/221_221633/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