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O六回:忌旧将汉王闯齐营(1/4)

作品:《秦汉戮

张良见项王已死,乃出班谏汉王道:“项氏起身东吴,根基深厚,民心相从,且有桓楚在彼。今既楚地悉定,汉王何不遣一旅之师,东渡乌江,平定吴地,以防桓楚成势。”

灌婴闻之,奋然请命道:“臣已往东城行过一遭,熟知道路,愿复往征之。”

汉王大喜道:“将军愿去,寡人自然放心。只是吴地偏远,不便掌握。项羽既死,吴人已生畏汉之心。将军去时,当以攻心为上,威武次之,不要轻易动兵,以免吴人被逼紧迫,同心背汉,一时难以收拾。”灌婴受命而去,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东城、历阳,又渡江破吴郡长之军。

桓楚见项王已死,势不能再起,遂隐归山林,人莫知其所归处,于是灌婴遂定吴郡、豫章、会稽郡,共五十二县。

汉王见项王已死,心腹之患已除,遂引兵进入彭城。城中居民,皆焚香具花来迎。汉王安抚降官,项佗、吕青、公孙耳等人,皆官居旧职。

复大赦天下,张榜安民,遣使臣往各郡县招安军民。项王既死,楚地皆盼新主,于是文到之处,无不随之归附。

这日,忽有使者回报道:“楚将项冠闻项王死信,引兵逃至鲁地,鼓动城中父老,坚守不降,欲兴兵为项王报仇。”

汉王大怒道:“诸候尚未散去,彼即敢据城反叛,我若不伐,何以定天下。”遂率八路诸候,并力来伐鲁地。

兵至鲁城城下,便欲发兵攻城,张良阻道:“未可!鲁乃周公之后,素为礼节守义之国,又是孔圣人故乡,天下儋仰。便是春秋纷乱,战国争雄,各诸候亦不敢轻妄加兵于鲁。今其为项王之故,守节不降,若大王因一时忿怒,引天下之兵以伐仁义之土,必因而大失天下之心也。”

汉王道:“项羽残暴不仁,私弑故主,放逐诸候,连年兴兵,万民为害。今寡人率仁义之师,吊民伐罪,追斩逆臣于东城,天下大快,望风归降,而鲁一小国,安敢为之不降?”

张良道:“昔时怀王举义,封项羽为鲁公,项羽即鲁人故主也。今天下归汉,独鲁人为之坚守,乃极仁极义之举,大王何以伐之?愿大王持项羽之头,示于鲁地父兄,再遣使入城,道明伐罪慰民之意,彼自来降也。”

汉王闻之,亦起怜心,遂将项王首级,以香匣盛着,令人携入城中,示于父老。又着陆贾为使,入城来劝鲁人归降。

陆贾来见项冠,劝道:“项王放弑义帝,大肆暴虐,民心皆背,天下尽反。汉王倡导天下之兵,为义帝民丧,衣皆缟素,为天下除此残逆,今西楚既灭,从逆无用。公为项族旧将,灭秦兴楚,皆有大功。今汉王兵临城下,公若以善良民众以抗正义之师,破城之日,必兵将受损,万民屠炭,公于心何忍?今项伯、项襄、项佗降汉,皆遇善待,公与汉王素无仇恨,若肯降之,汉王必不肯加害于公。”

项冠亦知力不能与汉王争衡,又闻此言,遂大哭一阵,终是引鲁地之众,开城受降。汉王怜之,令将项氏宗亲,一律免罪,封项缠为射阳候、项襄为桃候、项佗为平皋候、项冠为玄武候,皆赐刘姓。

鲁地安定,汉王入城,乃以鲁公之名,葬项王于谷城。出葬之日,汉王引众王及文武百官皆至。

奠台设毕,摆置三牲果品,汉王登台,亲自发丧,读祭文道:“项公起吴中,气概如神风,力可拔山起,才气冠江东。身率八千卒,渡江伐关中。东扶张楚胜,西救齐王荣。逐寇河南地,迎王入彭都。引兵营巨鹿,降章在殷中。兴师入函谷,创立举世功。灭秦伯诸候,荣誉归山东。更得配虞姬,英气古无踪。不该弑义帝,贪心目内空。吾为天下事,与君逐峥嵘。四年苦战日,终得胜鲁公。垓下兵散日,转辕去匆匆。不是无船渡,不肯归江东。泉下若有知,不必怨沛公。悠悠是非事,何人定过功。”

汉王颔毕祭文,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汉戮 最新章节第一O六回:忌旧将汉王闯齐营,网址:https://www.71ge.com/204_20485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