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演放(1/3)

作品:《明末海枭

红夷炮的名声非常响亮,一来它的射程与精度、还有威力都不是帝**队装备的其他火炮类火器所能比拟,二来有文人代为吹捧,想不出名都难,在其记载下,这东西可是炮伤奴酋使其毙命的顶级货色,更被朝廷封之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威力“可动裂石城,震数十里”。

努尔哈赤是不是因为被火炮击伤最终伤重不治而死,王轶没兴趣去考证,反正他跟明王朝清王朝都不是一路人,但要说一炮糜烂数十里却是压根不能信的,那不叫火炮,那是天顶星黑科技。

不过无良文人的夸大其词虽信不得,但红夷炮在这时代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明王朝的辽东战事便得其助力甚多。它的初始来源最为明确者,按照当时记载与国家历史博物馆馆藏实物炮身徽记佐证,当属葡萄牙人打捞自英国沉船然后卖给明王朝的。

其后又有徐光启、孙元化等人聘用葡萄牙教官与炮匠,对红夷炮进行了大量的仿制,终明一朝,各类形制规格的红夷炮总共制造了近千门。

而王轶一直沾沾自喜、引以为傲的棱堡建设,其实也早就有所运用,所为便是给红夷炮修筑炮台,具体表现是在宁远城的建设中,理论知识按照徐光启的记载来源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不同之处是宁远城仅有棱堡的某些特点,或者说雏形也成,而王标统建造的则为最终完全体。

作为一种前装滑膛加农炮,王轶手中所拥有的四门火炮,重逾两千多斤,炮身长六尺左右,炮口直径一百来毫米,身管口径比当在二十多,为孙元化编练新军时的后期仿品,但有火炮大师的亲自监督,质量完全不逊色于原版。

当初为把这家伙运到山上,可是费了众人九牛二虎之力,还生生累毙了几个俘虏。

黑旗军本没有正经红夷炮炮手,当不得有炮匠,而此时的炮匠可称作多面手,制炮试炮过程中的所有步骤都较为精通,再有船上佛郎机炮手的底子打得好,在其教导之下很快便把技术要领掌握,又经过这长时间的训练,技艺已经称得上娴熟。

曲庆大说是叫来几人,可实际到达人数却达十数人,光他们怀抱的各类演放工具就有一大堆,具体有铁制圆弹、定装丝绸火药包、测定火炮俯仰角与不同俯仰角下射程的量铳规、清扫内膛的铳帚、装填火药的药旋、压紧火药的药撞等等。

前装火炮装填过程大同小异,先安装引火线,一端穿入药室,另一端露在外面方便点火,紧接用木质药旋装填火药,再用木锤填实,最后装炮弹,然后点火发射。

观察片刻,众人操作还算熟练,一众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当试射完毕远处海面腾起一股水花之后,王轶倏地指着现场发射药与弹丸问道:“弹重与发射药比例在多少?射程与精度方面对比佛郎机有何改进?”

王轶在登州水城厮混的时日也不短,对一众火器熟悉程度不比曲庆大差多少,其人清楚这位爷是在考教自个,便回道:

“回标统,此炮弹重七斤,装药七斤,平地平射可达268步,以铳规抬高一分远至594步,二分时794步,最远为六分,可达1052步,再抬高,其弹无力且反近矣。”

铳规就是个九十度直角规,一分为7.5度,最远便是四十五度了,再按一步一米五多不到一米六来计算,平地最大射程应在一千五六百米,再算上高点射击带来的射程提升,最远能到两千多米。

这距离说起来还算可以,但真到实战中可没人敢放这么远,无他,此射程下精度基本不用考虑了,打的全是缘分炮,所以火炮的有效射程比最大射程要近上许多。

而相比陆地炮台,海战中此问题更为严重,晃动的船体极大增加了火炮瞄准的难度,命中率殊为感人,为此人们的解决方案便是放近了打,一般而言交战双方距离约为一百到两百米之间,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海枭 最新章节第81章 演放,网址:https://www.71ge.com/204_204765/81.html